【編者按】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,世界之變、時代之變、歷史之變正加速演進——新冠疫情反復延宕,世界經濟脆弱性更加突出,地緣政治局勢緊張,全球治理嚴重缺失,人類發展面臨多重危機和重大挑戰?!笆澜缭趺戳?,我們怎么辦?”這一時代課題,亟待共同破解。
新華社亞太、亞歐、中東、非洲、拉美、歐洲、北美七大總分社及其所轄分社,形成覆蓋全球的新聞采編網絡,全年持續記錄國際風云變幻,跟蹤地區熱點,講述中國與國際社會交往交流與合作發展的故事。歲末年初,七大總分社社長帶您一道回眸2022年、前瞻2023年,談天下大事、世界大勢。請看歐洲地區篇——
2022年,歐洲不堪回首。俄烏沖突不斷造成外溢影響,衍生出一系列經濟、政治、社會危機,人們深陷其中,難以自救。
冷戰結束后,北約不但沒有退出歷史舞臺,反而繼續制造假想敵,5輪東擴把俄羅斯推到墻角,在烏克蘭埋下仇恨的種子。在美國不斷“拱火”之下,武裝沖突終于爆發。第一個直接后果是,歐洲出現二戰后最大的難民潮,歐盟國家不得不緊急安置數百萬避難者。
2022年2月28日,一些烏克蘭民眾抵達意大利東北部邊境城市的里雅斯特。新華社發
歐盟追隨美國對俄羅斯發起多輪制裁,俄方予以反制,推出能源合同盧布結算令,減少天然氣供應。雙方對峙引發能源危機,以及大范圍的物價飆升、消費不振、工業低迷,歐洲經濟瀕臨衰退。
2022年10月31日,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家超市售賣平價雞蛋的貨架空空如也。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
民眾走上街頭,行業罷工潮涌現,一些國家還出現執政危機。意大利提前舉行選舉,極右翼異軍突起;英國領導人頻繁更換,特拉斯成為任職最短的首相。
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布的航拍照片顯示的是一處“北溪”天然氣管道泄漏點。新華社發(丹麥國防部供圖)
歐洲自食苦果,這是長期唯美國馬首是瞻的無奈選擇。可是,美國從未顧及歐洲盟友利益,反而坐收漁利,它逼迫歐洲停止進口俄羅斯能源,同時以高出成本數倍的價格向歐洲出售液化天然氣。此役一過,歐洲“綠色轉型”的雄心再度受挫,“戰略自主”的目標恐怕更加遙遠。
2022年3月24日,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。新華社記者張鋮攝
中國秉承“人類命運共同體”理念,與歐方開展務實合作。年初,習近平主席在達沃斯論壇上發表視頻演講,收獲積極反響。年末,德國總理朔爾茨成為中共二十大后首位訪華的西方領導人。巴厘島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,法國、意大利、荷蘭、西班牙等國領導人爭相與習主席會晤,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更是在峰會后訪問中國。中歐經貿合作逆勢增長,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發揮重要作用。
這是2022年11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拍攝的峰會主會場外的峰會標識。新華社記者王益亮攝
展望2023年,俄烏沖突將繼續膠著,雙方靠武力都無法達到目的,勸和促談聲音將越來越高。歐盟已承諾,2023年將向烏克蘭提供180億歐元重建資金。與此同時,歐洲能源危機仍然難以緩解。國際能源署估計,俄羅斯管道供氣繼續下降,歐盟要想在夏季前實現儲氣95%的目標,面臨300億立方米缺口。
2022年11月23日,滿載家電產品的中歐班列在西安國際港站等待發車,也標志著陜西中歐班列2022年開行突破4000列。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
法國和意大利領導人計劃2023年年初訪華。2023年是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10周年。用合作取代對抗,選擇“搭橋”而非“斷鏈”,符合中歐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。
-END-
記者:李生江
策劃:倪四義 李生江
監制:馮俊揚
統籌:閆珺巖 徐海靜 李驥志
參與記者:李驥志 張璇
剪輯:沈浩洋
編輯:孫浩 張代蕾 王玉玨
新華社國際部制作
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